紀念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25周年座談會發言摘登:水果機

時間:2023-10-20 10:15:03 作者:水果機 熱度:水果機
水果機描述::思想更解放 海南更開放   ——紀念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25周年座談會發言摘登   編者按:   在紀念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25周年座談會上,來自國家有關部委的領導和知名專家暢所欲言,為海南科學發展、綠色崛起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見。現將部分嘉賓的致辭演講和發言主要內容摘登如下,敬請關注。   海南走出一條經濟發展   社會和諧環境美好的道路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 隆國強   25年前,中央決定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行政區劃調整,這是我們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戰略性的重大決策。25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歷屆海南省委、省政府團結率領干部群眾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做了艱苦的、積極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我們看到,海南的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環境更加美好,國際旅游島的建設生機勃勃,很多新的村鎮變成了享譽國際的知名旅游勝地。剛才羅保銘書記講到的博鰲小鎮,到了4月份是全球媒體最關注的地方。海南25年的建設,積極地探索,大膽地改革,成功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環境美好的道路。歷史證明,當年中央做出的重大決策是非常英明的,是完全正確的。   今天我們召開這個座談會,主題是“思想更解放、海南更開放”,回顧海南25年發展的歷程,總結發展的經驗,謀劃海南的美好未來,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座談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非常榮幸能夠作為此次會議的主辦方之一,我們高度重視,黨組專門開會研究討論這個會議。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的委托,我代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此次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各位同志的出席表示衷心感謝,同時,也預祝本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新機遇與新突破   國家旅游局黨組成員兼規劃財務司司長 吳文學   海南發展的新定位,需要新的謀劃、新的布局。一要謀劃發展海南新一輪的旅游生產力布局。海南要切實把旅游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發揮“我國旅游業改革創新試驗區”的引領功能,發揮“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的示范效應,發揮“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重要平臺”的作用,盡快建成“南海資源開發和服務基地”、“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   二要推動旅游綜合改革和先行先試。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海南要依托巨大的國內旅游市場和改革空間,在完善離島免稅政策的基礎上,在建立旅游資本市場、設立旅游發展銀行、開展旅游發展基金改革和質保金增值試點、彩票發行以及旅游總部基地建設、郵輪母港、旅游企業重組、導游體制改革試點和旅游產品研發、產業融合、組建旅游合作社,無居民海島旅游開發、低空旅游開放等方面大膽探索,先行先試。   三要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和海南特點的旅游型城鎮化路子。海南要更加注重城鎮產業形態、就業崗位建設,實現由資源轉化為產品,由產品轉化為生產力,牢牢把握引進消費、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更加注重城鎮化建設的產業融合發展。要實現旅游業與農業的全業態融合,把農產品的便利消費在當地,把農產品的高效益帶回家。要實現旅游業與生態林業的無縫對接,由砍樹護樹轉為看樹游林。   四要構建具有國際水準的島嶼旅游產品體系。游客來海南的第一需要是看海玩海分享海,要把海洋產品建設放在首要位置上。由玩近海向玩遠海發展,由玩游船向乘大船出遠海跨越,由平面玩海向立體玩海升值。要組合挖掘生態文化產品。各種熱帶生態資源,如雨林、瀑布、巖洞、溫泉、田園、綠地要高效配置,實現效益最大化。要全面探索海島創意產業。海闊天空,海洋海島創意文化豐富多彩,5D影院、動漫產品、海洋探秘、科幻體驗等大有文章可做。   五要研制海南全球市場化旅游發展戰略。海南要把博鰲亞洲論壇的政治優勢放大為經濟優勢和產業優勢。海南要鞏固俄羅斯市場,鍥而不舍港澳臺市場,經營東亞市場,進軍南亞市場,觸摸歐美市場。海南要“打國際牌過國內日子”,有效地獲取效益最大化。   關于海南走跨越式發展之路的思考   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司長 范恒山   海南發展的任務還相當艱巨,需要走一條跨越式發展的道路,且在這個過程中,還肩負著轉型的重要使命。實現跨越式發展,要有堅定的決心,更要有超常規的思路和舉措,否則就難以達到目的。   要樹立超常規的發展思路。一是應該選擇走一條具有比較優勢從而具有深厚潛力的發展道路,這條道路不同于一般地區,也不同于其他經濟特區;二是不爭一時之先,貴在選準道路,貴在打好基礎,要立足長遠,抓住當前,厚積薄發,實現后發先進,“一飛沖天”;三是要充分利用好國家賦予的重大戰略機遇,特別是用好作為經濟特區、國際旅游島及推進三沙發展等重要戰略機遇;四是正確的路徑一旦選定要持之以恒,接力般地向前推進,直至達到目標要求。   要采取超常規的發展舉措。第一,走特色之路,在充分發揮比較優勢上做文章。比較優勢就是競爭力,就是可持續發展能力,因而是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因素。基于海南的實際發揮比較優勢,一是要形成旅游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而在旅游服務業方面,應該立足立體、聯動、新奇來拓展延伸,將其做大做強做優;二是以旅游服務業帶動或推進其他方面的發展,包括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開發海洋經濟、發展新興工業、推進城鎮化、優化生態環境等;三是注重優勢的組合聯動,基于這種組合聯動,形成組合項目和創新實驗。第二,走品質之路,在精細化操作上做文章。在當前經濟發展總體粗放的格局下,立足于精細化操作,就能超越其他地區實現跨越。在這個方面關鍵是做到三點,即高標準規劃、精細化操作、量力而行推進。要把3.5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的每一個區域、每一座城市、每一個村落,甚至每一幢房子都要規劃建設成精品,在這個方面,可以發揮規劃引導和政策激勵的作用,可以設立先行區、樣板區進行探索示范。第三,走創新之路,在率先探索試驗上做文章。先行先試是最大的優惠政策,是紅利中的紅利,因而是實現跨越發展的重要手段。海南要發揮當年敢為人先的探索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先行先試權利,并努力爭取更多的試驗權來創造發展的空間和機會,獲取這一豐厚的紅利。第四,走聯動之路,在深化開放合作上做文章。開放合作的實質是借勢發展,要運用各種手段深化對內對外開放合作,特別要注重運用建設合作園區、發展飛地經濟等形式,借資源、借技術、借市場。在這個方面,要特別注重探索形成互利共贏的合作機制、構筑國際化市場化規范化的營商環境。第五,走和諧之路,在促進協調發展上做文章。率先實現協調發展就等于實現了跨越發展。要統籌謀劃和推進各個方面,在消除城鄉二元結構、推進新型工業化、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面率先突破,促進城鄉、區域、經濟社會、人與自然、改革發展等的一體聯動、和諧發展。   抓住海南發展新機遇   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邁上新臺階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王一鳴   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面臨諸多新的機遇。一是中國經濟位勢上升和市場規模擴大,特別是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擴大,高端的服務需求和休閑的服務需求在擴大,對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將形成需求推動。二是我國服務業開放步伐加快,為拓展現代服務業發展空間創造了條件。三是海南作為國家公共外交和國際文化交流平臺的位勢上升。我認為這是海南一個重要形象、重要地位,對未來海南發展具有無可估量的價值。四是海南作為我國南海能源資源開發的保障功能增強,會創造更多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機會。五是隨著沿海地區要素成本的上升,海南要素成本較低的比較優勢,將進一步顯現。   抓住海南的發展新機遇,打造海南國際旅游島升級版,核心是要以旅游業為龍頭推動構建現代服務業全價值鏈,提升產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升級版的核心是經濟的轉型,要強化海南的特色,強化內涵式發展,提升發展的質量,從而把海南的優勢做大。升級版的增長形態是速度和質量的內在統一。當前,需要保持一個速度,但是過于追求速度不是升級版,一定要堅持上高標準、高起點、高質量的項目,堅持速度和質量的內在統一。升級版的產業形態是現代服務業主導的多元結構,空間形態是城鄉一體化發展,海南城鎮化不僅要發展大中城市,更重要的是發展一批風情特色小鎮。   升級版的環境形態是青山綠水,碧海藍天,這是海南的核心競爭力,是最可寶貴的資源。我建議,可以推動海南環境保護綜合改革實驗,對包括土地資源整合、岸線保護和利用、生態補償等進行改革試驗。升級版的根本動力是改革開放,落腳點是改善民生,而干部和人才隊伍建設是打造升級版的重要途徑。   總的看來,海南國際旅游島升級版,應該是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更完整的服務價值鏈,更一體化的城鄉形態,更法制化的經濟環境,更開放的市場經濟,更優美的生態環境,更美好的幸福家園,更高的干部和市民素質。   更好發揮社會力量   在管理社會事務中的作用   中央候補委員、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所長 李培林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強社會建設,必須加快推進社會體制改革,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我們要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在管理社會事務中的作用,因為有些事是政府管不了也管不好的,可以讓群眾依法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同時也要加強對各類社會組織的規范和引導。   社會中的行動主體是組織,從宏觀上看,現代社會的組織體系主要由三大部門構成,第一部門是以行政機構為主體的國家政府組織;第二部門是以企業為主體的市場經濟組織;第三部門是以非營利機構為主體的社會組織。換句話說,在組織分類上,除了“政府的”和“市場的”,剩下的都是“社會的”。按照這樣一種對社會組織的寬泛的理解,除了降低民間組織的登記門檻,動員各種社會力量參與社會建設之外,更重要的是創新和完善現有的社會組織體系,加強和轉變這些現有社會組織的職能,使他們在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考察海南時指出,海南作為全國最大經濟特區,要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路子來,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海南在過去的發展實踐中,已經創造了“小政府、大社會”等一系列具有特區特色的實踐經驗。希望海南在今后的跨越式發展中,也能夠在社會建設和創新社會管理方面走出一條新路。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國際旅游島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 遲福林   隨著內外發展條件的深刻變化,未來5—10年,新型城鎮化在推動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中將扮演歷史性角色。以人口城鎮化為主要載體擴大內需,以政策和體制創新為重點釋放城鎮化的需求潛力,爭取到2020年基本形成人口城鎮化的新格局,成為我國轉型發展的戰略重點。在這個大趨勢下,國際旅游島成為海南的最大機遇和最強比較優勢。全國對海南消費需求呈剛性增長趨勢的大局已定,國際旅游島這張“名片”的含金量越來越大;隨著城鎮化進程中人們生活品質的提升,海南資源環境的升值空間巨大, 綜合效益日益全面凸顯;城鎮化在整合優化海南城鄉資源、提升旅游等相關服務業品質上的潛力巨大。   一、新型城鎮化蘊藏著巨大的消費需求。新型城鎮化伴隨著消費結構升級,新型城鎮化伴隨著中等收入群體的倍增。二、新型城鎮化將拉動巨大的投資需求。三、新型城鎮化將明顯提升海南土地資源的價值潛力。新型城鎮化將釋放海南的潛在土地價值,新型城鎮化將提升全省的平均土地價值,新型城鎮化將提高土地資源的使用價值。四、新型城鎮化決定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進程。五、以新型城鎮化為重點走出一條綠色崛起之路。   國際旅游島建設重在破題新型城鎮化。以人口城鎮化帶動旅游等相關服務業增長和經濟結構優化,成為海南加快發展最大的潛力。加快城鄉一體化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海南新型城鎮化的重大任務。   發展海洋經濟   維護海洋權益 建設海洋強省   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局長 成純發   25年來,海南從一個昔日的落后島嶼省份迅速發展成具有海洋經濟特色的經濟特區。通過不斷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初步形成了“藍綠并進”,構筑經濟發展的新格局。目前海南省的經濟已發展成為高度依賴海洋的外向型經濟,對海洋資源、空間的依賴程度大幅提高,建設海洋強省,向海洋“要資源、要環境、要空間”已經成為海南經濟發展的迫切要求。   海南要升級海洋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海洋新興產業,構建獨具特色的海洋產業體系。以“建設國際旅游島”為總抓手,大力推進海洋資源開發和服務基地建設,全面構建海南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打造“藍色經濟體”。全力推動傳統的海洋漁業向遠洋捕撈、標準化健康養殖、精深加工出口、休閑漁業轉型升級;推動傳統的濱海觀光旅游業向以郵輪游艇、水上運動、康療保健、購物娛樂等為特色的海島、海上休閑度假旅游業轉型升級;加大與油氣開發、利用企業的合作力度,加快南海海洋石油資源勘探開發,將海南建成南海油氣勘探開發、加工和服務基地,成為國家南部能源戰略儲備中心基地;優先發展現代海洋物流航運業、海洋文化產業;積極培育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利用等新興產業,努力形成以海洋旅游等服務業為主導,海洋漁業、海洋物流航運、海洋油氣化工等為支撐的現代特色海洋產業體系。   海南在由海洋大省轉變成為海洋強省的歷史進程中,必須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中國市場化改革背景下的海南機遇與挑戰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曹遠征   過去25年,海南經濟社會的發展,從一定意義上講,就是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我特別關注海南發展的狀況,有幾個現象可以引起大家的深思:   第一,在過去25年中,統計數據顯示,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13.8倍,城市居民收入增長20.2倍,尤其在建設國際旅游島的近幾年來,增長的速度更快,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3.7%,城市居民增長14.3%。這跟全國的很多情況不一樣。海南用5年的時間把城鎮居民收入從5000塊錢提高到1萬塊錢以上,增速是非常快的,并且城鄉收入差距是縮小的。這點是獨特的景象,其中的原因是旅游作為富民工程,國際旅游島建設加速了居民收入的提高。   第二,海南在2011年是全國為數不多的服務業超過工業比重的省份。這意味著海南有可能跳過傳統的先工業后服務業的發展模式,而很快與后工業化的發展相接軌。海南國際旅游島與國際發展趨勢,不僅使海南跳過傳統的工業化、重化工業化、后工業化的過程,而且有可能站在世界領先國家的起點上。   第三,海南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海南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在全國是較高的。海南財政開支的60%是用于民生的。不僅如此,海南在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還有很多創新。例如像思源學校這樣的教育扶貧,除解決當下農村子弟失學問題外,還為他們持續發展打下了基礎,防止了貧困的遺傳。   如果從產業來觀察,我覺得海南的產業是值得大家深刻思考的。比如剛才大家都討論房地產業要調控,但是海南形成了候鳥型的房地產。這區別于一般意義的房地產,是全國人民消費升級的表現。再比如說海南旅游的發展,使運輸業發展起來,出現了像海航這樣著名的企業,引領航空業的發展。再比如說,海南旅游相關的酒店業是全國最好的,像亞龍灣有各種品牌的酒店。與此同時,正在蓬勃發展的海洋經濟,也會使郵輪等行業崛起,如果著力打造這些行業和品牌,海南的企業和產業也一樣會成有競爭力的、國際化的產業和企業。   從未來看,健康產業也非常重要,而海南剛剛獲得了醫療方面政策的優惠,能不能在這方面多做點工作。如果把候鳥經濟連在一塊,這是一個很大的產業。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也有很多的投資機會,由于人口老齡化,各大保險公司都在轉型開始投資養老,海南就有機會在這些方面延伸產業鏈,形成新興企業。   總之,如果說城鎮化是中國未來的發展趨勢,需要通過改革來釋放城鎮化的紅利。海南應把握這一趨勢,適時啟動并推進改革。在這方面,海南在過去25年中所創造的獨特經驗應認真加以總結,不要妄自菲薄,而要立足于海南實際,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增強自信,這就是緊緊把握國際旅游島這個契機,順應城鎮化的大趨勢,以改革為推動力,提高城鄉一體化水平,使海南今后的發展又好又快。   包容性創新與我對海南發展的三點建議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 常修澤   去年,我提出“包容性體制創新論”,內容是構建三個“大屋頂”:一個是中國改革的“大屋頂”,我覺得中國改革走到今天需要有超越,應該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把國內各種各樣的改革力量包容起來,形成宏大的改革大軍,同時也把《周易》說的天之道、地之道和人之道包容起來。第二個構建是兩岸“大屋頂”,聚興中華,我建議海南的朋友一定要樹立“兩岸思維”;第三個構建世界文明融合的“大屋頂”。   以這三個“大屋頂”作為我的理論支撐,我為海南提三個建議。   第一個建議,建議探討海南生態環境保護減碳有償制度。習近平總書記最近在海南有一句話,他說:“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這句話是首次在海南說,內涵深刻。我個人認為,最公平的公共產品不等于沒有價值,生態環境也有自身的價值。按照我的“廣義產權理論”,環境產權是可以界定的,是可以交易的,是應該得到保護的。我建議海南與國家有關部門協商,可以搞一個生態保護的有償制度,十六個字方陣,“確定基數,鼓勵減碳,減償掛鉤,多減多償”。這是一種制度化安排。如果操作麻煩,可以以森林的覆蓋率或者是以水資源等等減碳指標計算。拿森林覆蓋率來說,2011年為60.2%,去年增到61.5%,一年提高1.3個百分點,要根據貢獻進行補償或者產權交易。   第二個建議,探索臺灣與海南兩地的包容互鑒機制。從操作層來說,第一,盡快給予臺灣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這個是有突破的。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一直把臺資作為“外資”企業,應當改過來。第二,要探索新的合作途徑。采取新的合作,要做這篇文章。第三,盡快簽署服務貿易協議。具體來說,海南與臺灣在旅游、海洋、服務業、農業、文化、金融等方面合作,心連心,手拉手,肩并肩。   第三個建議,建議海南率先成為東西方文明精華交融試驗地。從海南來說,我通過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發現,海南實際上已經變成國家一個公共外交的巨大平臺,一些重要的國事活動一部分已經放在海南。我們已經成為外交的大平臺。外國元首、外國首腦、企業家、學者在4月份的時候來了這么多。同時,一年來的外國游客共計80多萬。這是新情況。要求我們及早研究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的交融問題。   因此,我覺得今天破這個“題”。如何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范例?我建議可否沿著五條線“破題”,即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五線推進,其中有一條線是文化線,或者稱文明線。   去年,海南省文聯主席張萍和海南廣播電視總臺總編輯尹婕妤聯合主編了一套書,叫做《天涯文化系列叢書》,有31本,邀請我寫了序言。我在寫作中研究了海南的文化問題認識到,千百年來,海南本島的文化和大陸的文化有一個交融,整個海南包括移民在這里與大陸文化相互融合。下一步要試驗海南文化如何與海外的文化交融,這是一個帶有戰略的課題。海南要成為國際文化交流的大平臺,文化非交融不可。這個問題要進行探討、試驗。   海南要在行政改革方面有更大的突破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 汪玉凱   對于海南行政改革方面的突破,我談三個觀點。   第一,海南要舉起“雙島戰略”旗幟,第二,海南按照雙島戰略思路推進行政改革,第三,海南要敢為人先,以更大的勇氣釋放改革的紅利。我認為除了國際旅游島之外,海南搞自由貿易島是有一系列的條件。一是海南有明顯的區位優勢,二是海南是目前最大的經濟特區。如果構建自由貿易島,我認為和省級經濟特區也匹配。自由貿易島應該和國際旅游島相互聯動,相互促進,形成海南的雙引擎推進戰略。避免單打旅游牌,要借助博鰲亞洲論壇影響力打造亞洲最大的自由貿易島,覆蓋亞洲,影響世界。我認為這幾個方面海南建自由貿易島最有條件,這是我的第一個觀點,就是海南不要只打國際旅游島這張牌,還應該打出自由貿易島這張牌,就是雙引擎戰略。   第二,在省直管縣的縱向行政層級方面有更多的創新。海南省委省政府把大量的行政權下放到市縣。今后要按照雙島戰略的思路重新謀劃縣域經濟的布局的整體發展。特別在基層自治方面,社區自治,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服務方面應該有更大的探索。   第三,構建以智慧政府為核心的智慧海南。我認為智慧城市是中國城市建設中最重要的抓手,我們過去叫做數字城市,現在上升到智慧城市。海南未來一定會在信息化方面加大投資力度,下大力氣,要通過智慧政府帶動智慧海南,滿足國際旅游島、自由貿易島對信息網絡的高水平要求。我覺得這方面完全有可能走在全國的前面。城鄉一體化就是智慧城市的體現,旅游小鎮如果智慧化、智能化,老百姓的生活非常方便,而且能給整個社會管理提供非常重要的條件。   第四,海南要敢為人先,以更大的勇氣釋放改革活力。我認為海南要敢于為先。我認為要清除三種障礙:一是觀念障礙。政府不是財富創造主體,而是營造環境主體,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政府權力受到了法律的限制;服務型政府應圍繞著老百姓轉,不能老百姓圍繞政府轉。二是制度障礙。敢不敢改革行政審批架構,按照自由貿易島和國際旅游島的要求進行改革。三是行為障礙。要進行政府自我改革,抑制部門利益。   走向更加開放的海南   國家商務部研究院原副院長、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副會長 陳文敬   海南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優勢和潛力非常巨大:一是海南在改革開放中一直處于前沿和窗口位置,擁有較豐富的探索實踐經歷;二是海南在我國經濟特區中屬國家賦予開放功能和政策最多(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邊境貿易、國際旅游島等政策),具有進一步拓展開放廣度和深度的基礎條件;三是海南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四是由于四面環海,整體開放的風險可控性較強,而且開放的物質成本(包括監管)、政策成本和制度成本較低,綜合效益明顯。五是黨和國家高層領導的高度重視。從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到新一屆中央領導都對海南寄予厚望和重托。“再造一個香港”,特區要在“特”字上下功夫,“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路子來,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范例”等。   “國際旅游島”是海南的一大品牌,也是海南開放發展的一大優勢和重要抓手。但就一個開放型經濟體系來講,僅靠旅游經濟支撐顯然太過單一,尤其是對具有島嶼經濟特點的海南來說,不能滿足或駐足于旅游經濟,應通過進一步開放推動三次產業全面發展,這不僅是提速海南經濟社會整體發展的需要,也是構筑新型開放區域和海上開放門戶的需要。因此,海南應從“大開放”角度確立三次產業全面發展的理念,進一步完善和明確三次產業發展重點:即一產要突出熱帶農業、海洋漁業等及其產品深加工;二產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導,重點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三產以旅游為龍頭,著力打造現代服務業全產業鏈,強化關鍵環節,延長和提升價值鏈,進一步提高服務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紀念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25周年座談會發言摘登-水果機】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