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到死去的同學在看了凡四訓:海龍王帝國老虎機

時間:2024-01-12 02:40:46 作者:海龍王帝國老虎機 熱度:海龍王帝國老虎機
海龍王帝國老虎機描述::#抄書打卡# 抄書第十一天,《了凡四訓》,云谷大師說:“要積德行善,要寬宏包容,要和善慈悲,要愛惜精神。昨日種種,已然死去,今日種種,猶如重生。這便是再生之法,凡夫血肉之身,尚且還有一定定數,心存仁義道德之人,難道不能感動天地嗎?孔先生說的,是上天定數,而擴充德行,力行善事,多積善德,是自己所做之福。上天比厚待之。”#了凡四訓# 細讀《了凡四訓》,發現很多經典語句都是出自其中,這些我們都奉之為真理。明白的有多少?做到的又有多少?明白了仍在作惡的還有多少?#生命的本質是什么#這本《了凡四訓》是我很喜歡的一位作家建議看的,當天在書店買回來,到家的時候已經晚上十點了,想著把外面的一層包裝膜都拆掉,把新買的幾本書放在床頭,我當時翻了一下這本書,看了一下序和目錄,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就一直往下看,一個小時把它看完了,當時我特別興奮,就立刻把這本書分享給了家人和朋友。先說一下袁了凡,他是明朝思想家,他于1533年,也就是嘉靖十二年出生于浙江嘉善縣魏塘鎮,于1606年去世。這本書是他寫給后代的,他想把自己的人生感悟都教給后代,他在本書中強調人定勝天的道理,告誡人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掌控命運,他自己也一直在努力改變,從未放棄過。本書一共有四個篇章,分別是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立命之學強調每個人的命運都是在自己手中,每個人的福報是自己努力追求得來的。要想改變命運,要注意自己的德行,常常做好事,積累陰德。俗話說,日行三善,心善,眼善,嘴善,就從讀到這本書開始吧。改過之法說的是改正過失的方法,第 一是要有羞恥心,第二是要有敬畏心,第三是要有勇猛心。有了這三種心,必定能改過自新。積善之方講的是積累善行的家庭,一定有很多好事發生。書里說只要是利于別人的,就是善,哪怕是打人罵人。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利他。謙德之效說的是謙虛了,就會增益。一個人如果做到謙虛恭敬、謙虛誠懇,再能心存善念,對天地神明敬重,就能受到福澤,謙虛的的人也容易得到貴人的幫助。#傳遞溫暖,書送未來# #以書之名#劉豐講了什么?(接上條)3.)改運。(怎么精進?) 《了凡四訓》里云谷禪師也講到過,世間有三種人,“數固拘他不定”,也就是算不住他的命。哪三種人呢?大善之人,大惡之人,還有修行之人。劉豐老師也講,修行人的命算不住。因為修行人凡事不外求,只是向內求,也就是“命自我立,福自己求”。通過不斷做善事,積福德,消業障,不停地提升自己。所以,他一直在朝好的方向發展,即使是命中注定的“壞”,也會慢慢地變成可以見到的“好”。 佛教也講人本自具足。說實話,“本具自足”這個詞第一次聽說是聽劉豐老師講的。覺得這個詞用得非常精妙:你本來什么都有啊!你是富足的,你只需要喚醒自己內在的能量,感受自己的豐盛,即便你什么都不做,你也能感受到圓滿。 可能你會覺得這很扯。確實,這對于一個一切以事實說話的人來說,能走到這一層,幾乎是不現實的。我們只知道自己的口袋空空如也,自己的愿望總是落空,孩子總是不聽話,家人總是不理解自己,工作總是把自己束縛……這一切的不如愿,不是匱乏嗎?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怎么會說人生來就是富足的呢? 這就是涉及到一個現代人經常討論的問題:“幸福是什么?有錢了就會幸福嗎?”可以肯定的是,幸福是一個“存在的狀態”,而讓自己變得有錢的結果,是一個過程。這兩者沒有一定的因果關系。因為即便沒錢,依然可以感覺到很“幸福”;這跟即便現實中匱乏,還能感受到“富足”是同一個道理,只不過,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參悟到。 但是你一定有機會去體會,不在此生,就在來生。生生不息,代代提升。好了,你是本具自足的。接下來該怎么做呢?劉豐告訴你:去付出吧。付出能夠帶來無與倫比的喜悅。就像我們愛一個人,我會覺得連這個世界都變得更美了。但是,如果我在想,她會不會以同樣的方式來愛我呢?這一個念頭起來,美好的感覺轉瞬即逝。相信很多人都有類似的體會。 也就是你只是在付出的時候,你才能感受到喜悅,而這種喜悅是無條件的。當你開始計較得失時,喜悅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恐懼感和匱乏感。 記住,本具自足的生命能量只有一個方向可走:付出愛。 4.)生死的問題。(如何解脫?) 劉豐說,人的出生是從高維投影過來的,這叫出生;而回到高維空間去,叫入死。這就是出生入死。 我覺得這個解釋特別有意思,也能瞬間讓我們對死亡的恐懼感降低到最低,甚至覺得死亡是一件挺歡快的事兒。為什么?因為這等于回家了啊,所以有個詞叫“視死如歸”。 從另一個角度,人的本體是不滅的,按照能量守恒定律也是,一切物體都是能量,能量是不生不滅的。所以,即便你的身體沒有了,你的意識,你的靈魂會一直在。遺忘不就是沒有了意識(能量糾纏)的時候嗎? 說到這個,我想起來在一次讀書分享會上,我順便講到電影《尋夢環游記》: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能量不會消失、是永恒存在的,連死亡也沒辦法阻止能量的存在。只有當你遺忘了,也即是沒有了意識(能量糾纏)的時候,它才會不與你發生關聯。 讀書會上有一個女同學突然激動地泣不成聲,后來問她原因,她說她哭是因為太激動了,因為姥姥的去世是她一直都放不下的心結,突然聽到,人的靈魂會一直存在的時候,她一下子被安慰到了,也終于能放下了,她知道她心愛的姥姥會跟她一直同在。 有句話說,世間萬物,除了生死,都是小事。而在這俗世間,如果連生死也能夠釋然了,人生該會多輕松。 綜上,劉豐老師幾乎都是在教我們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提升自己的生命維度,鏈接高維的智慧為我所用,然后去奉獻,去付出。此生圓滿矣!袁了凡的家教家風(1) 沈德斌 袁了凡,原名表,字慶遠,號學海;后改名黃,字坤儀,號了凡,(1533年12月11日——1606年7月4日)明朝嘉興府嘉善縣魏塘鎮人,“中國第一善書”《了凡四訓》的作者。 袁了凡祖上四代都沒有人走舉業之路。“吾童年喪父,老母命棄學舉業學醫,謂可以養生,可以濟人,且習一藝以成名,爾父夙心也。”袁了凡在《了凡四訓·立命之學》開篇寫道。意思是說:“我童年(虛歲15)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我的老母親讓我放棄舉業,不走仕途而學醫。做一個醫生,一方面可以養活自己,同時又可以救濟他人,如果醫術精湛的話,還可以成為名醫,揚名四海,光宗耀祖,這是你父親一向的愿望。” 讀過《了凡四訓》的朋友們都知道,后來袁了凡在嘉善的慈云寺采藥的時候,偶遇道人孔先生,對他說:“子仕路中人,明年即進學,何不讀書?”小伙子啊,我一看你的相貌就知道,你本來是個當官的料,怎么不去讀書以考取功名呢?袁了凡遇到貴人了。后來,袁了凡在其表哥沈稱的介紹下,跟郁海谷先生讀書。 孔先生還給袁了凡算了命:某年考試應該考第幾名,某年會成為貢生,某年會成為廩生,某年會成為四川一個縣的縣長,可惜只能做三年半的縣官,就應該離職還鄉;53歲8月15日丑時會在自己家里壽終正寢,遺憾的是命中無子。 果然,袁了凡18歲中秀才;后來,一切命數都跟孔先生算的一模一樣。36歲那年,袁了凡在南京的棲霞寺又遇到一個貴人云谷禪師,教他改變命運的方法。最后,袁了凡38歲中舉人,49歲生兒子,54歲中進士,56歲做寶坻知縣,60歲以兵部職方司主事身份,軍前贊劃,奔赴朝鮮抗倭援朝,官至四品。74歲去世。 袁了凡在《了凡四訓》中告訴他的兒子袁天啟,“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并且用他的親身經歷,引經據典,旁征博引,現身說法,循循善誘。 袁了凡博學多才,著作等身,據不完全統計,他一生寫了22部書,共198卷,涉及政治軍事,天文地理,農田水利,風水堪輿,醫學養生,不孕不育,考試資料,中國通史,四書五經,風土人情…… 在袁了凡的一生中,有許許多多的貴人成就了他。最重要有四個貴人—— 第一是他的父母; 第二是道士孔先生; 第三是高僧云谷禪師; 第四是他自己。 那么,袁了凡究竟出生在一個什么樣的家庭呢?我們明天再說。 2021 08 21于合肥亳州路#你對命運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所謂“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在我國的傳統思想中,“命”確實很重要,影響著一個人的一生,但“命”卻并非一成不變的。如果命是定數,一切皆已命中注定,奮斗又有何意義?但是如果我們讀完《了凡四訓》之后,更會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了凡四訓》是一篇家書,是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寫給子孫后代,用于修身積善的著作,闡述了“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袁了凡小小年紀父親去世,一次他偶遇了精通命理的孔先生,孔先生算準他將來的種種:明年就要進學,縣考當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學考九名,某年補廩,某為出貢,貢后某年當選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就應告老歸家,至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當壽終在家里。并斷定他無兒子,且難登科。在此之后,袁了凡不管是科舉名次,還是領取的石擔俸祿,全被孔先生預測一一算中、無一錯漏。袁了凡從此對孔先生的測算深信不疑,知道一切皆是命中注定,從此對世事也再無貪念之心。有一次他在棲霞山借宿,與寺中的云谷禪師對坐閑聊,云谷禪師見他年紀輕輕卻能如此沉穩、淡定,頗為驚奇,方問緣由,了凡先生便一一告知,聽完先生所述,云谷禪師說:“本以為你是個不俗之人,原來卻也只是一個凡夫,居然這么迷信”。”云谷禪師告訴他: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所有的福澤都離不開內心,只要能夠從心出發,沒有是無法通達的!首先一定要積德、包容、和氣,盡力去做好事,積攢陰德,為自己積累福祉,自然能樂享其成!”有了云谷禪師的開示、點撥,了凡先生開始正視自己,認識到命運是可以改變的,一切命理皆是自己創造的,所有的福報也全是自己求來的。通過了凡先生積善修德等一系列該過之后,果然打破了孔先生的命理,一切都出現了新的轉機。了凡先生的一生就此也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孔先生①預測他官位有小無大,結果他升到了尚寶司少卿②預測他壽命五十有余,結果他活到七十四歲,以前的這個歲數也算是高壽③預測他命中無有子嗣,但是他不僅有了子孫,而且家族興旺通過讀了凡四訓我們可以知道: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命運應該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勇于拼搏奮斗,而不應向命運低頭,努力拼搏的同時要學會常自省、知己過,善該正。并且我們還要有大的格局,寬闊的胸襟,平時要多發善心、多做善事、所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這樣我們也會像了凡先生一樣,能夠改變自己命運的同時,也會讓子孫變得越來越好人的命運到底是注定的,還是可以改變的?這個問題明朝的袁黃可以回答。在他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之后,寫成了一本奇書,直到今天,影響力依然巨大。袁黃年輕的時候遇到了一個據說很準的算命先生,算他小時候的事情,完全準確;又算他將來的命運,比如這輩子只能做到縣令,沒有子女,五十三歲就去世等等。 袁黃活了幾年,所經歷的都和算命先生說的是一模一樣。他覺得自己的人生都已經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也就沒有什么奮斗的動力了。直到有一天遇到了云谷禪師,禪師對他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只要誠心誠意,多做善事,一定能擺脫命中注定。 袁黃按照禪師的說法去做,果然算命先生的預言一再地失靈。袁黃考上了進士,官居高位,家庭美滿,而且活到了73歲,真是逆天改命的典范了。他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了凡四訓》,想教育自己的后代。那書里是怎么說的呢? 這改命的第一步,就是改過。書里說到,“至誠合天,福之將至,觀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禍之將至,觀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獲福而遠禍,未論行善,先須改過。”意思是說,一個人心性的善惡,是與天心相感應的。福之將臨,只要看他所作皆善,必能預知;禍之將至,只要看他所行不善,也一定能預知。 積極地反省,找出自己的過失,才是改善運氣的前提條件。清朝末年,一位叫曾國藩的青年看了《了凡四訓》,豁然省悟,走上了尋找自己錯誤的道路。睡懶覺,要罵自己“可恥”,沒有努力學習,也要罵自己“可恥”。正是因為跟自己較勁,他才變得越來越完美,直到成為別人眼中的“完人”。 當你不斷改過自新,逐漸變成了心目中理想的自己,你會發現,上天也會格外厚待你,好運也會不請自來。 改命的第二點,想要積善積德,就得多做善事。《了凡四訓》的珍貴之處,在于他可以教我們什么是真善,什么是偽善。“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則為真;利己者私,私則為假。”換句話說,就是做好事是真的為他人著想,而不是為了給自己掙一個好名聲。就比如有的名人做慈善活動,到底是真的想幫助別人,還是想給自己立人設,好獲得更多的利益呢? 決定一個人富貴貧賤的主要因素,不是風水、不是星座、不是命數,而是一個人的心,也就是你的思想、你的品德、你的行為。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明天的命運,其實就藏在你今天做的事里。【子貢和孔子的師生情】了凡先生在《了凡四訓》里講了很多故事。在這里,了凡就講了一個“子路和子貢”的故事。原故事出自《呂氏春秋·察微篇》。 子路和子貢都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列為孔門十哲(孔門十哲指的是孔子門下的十位學生:顏子、子騫、伯牛、仲弓、子有、子貢、子路、子我、子游、子夏)。子貢在孔子的弟子中以口才著稱,善于經商。被后世稱為儒商之祖。孔子去世,子貢非常傷心。獨自為孔子守墓六年,以此感恩老師的恩德。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子貢和老師孔子的師生情誼感人至深...在曲阜孔林的孔子墓旁,至今還保存有一個小房子,傳說就是當年子貢為老師守墓的茅草屋所在地。我去曲阜的時候,在那個小屋子里待了很久...《袁黃未說的秘密》 之 袁了凡平生袁黃(1533-1606),初名表,后改名黃,字慶遠,又字坤儀、儀甫,初號學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號了凡稱之。袁了凡是明朝重要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國第一位具名的善書作者。他的《了凡四訓》融會道教哲學與儒家理學,勸人積善改過,強調從治心入手的自我修養,提倡記功過格,在社會上流行一時。據日本學者酒井忠夫考證,袁家祖居嘉興陶莊(明代并入嘉善縣),元末時家境富足。明初,因燕王朱棣奪取皇位,發生"靖難之役",袁家因與反對燕王的人有交往而受到牽連被抄家。袁了凡的先祖幸免于被捕,開始四處奔走逃亡,后定居于吳江。袁了凡于嘉靖十二年(1533年)出生在嘉善縣魏塘鎮(故居陶莊鎮), 年輕時聰穎敏悟,卓有異才,為萬歷初嘉興府三名家之一。萬歷十四年中(1586)進士,十六年授寶坻知縣,頗有政績,被譽為"寶坻自金代建縣800多年來最受人稱道的好縣令"。 萬歷二十年(1592),倭寇進犯朝鮮,升任兵部職方司主事,不久調任援朝軍營贊劃,謀劃平壤大捷,一舉扭轉戰局。后罷歸鄉里,著書立說,擔任《嘉善縣志》主筆,1606年夏去世,享年74歲。天啟元年(1621)追敘袁了凡東征之功,贈尚寶司少卿。清乾隆二年(1737)入祀魏塘書院"六賢祠"。作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袁了凡在許多等方面做出了貢獻,閃著耀眼的光輝。袁了凡在佛學、農業、民生、水利、醫學、音樂、幾何、數術、教育、軍事、歷法和太乙六壬奇門"三式"絕學等,"莫不洞悉原委,撰有成編。"袁了凡是"文理全才"的人物。他是明朝著名的農學家、水利學家及歷法學家。譬如,他所著《歷法新書》涉及46種歷法,有歲差總數積算、五緯總數積算、推天正冬至五星自行限度、求第一東西差、求太陽食甚定分、求日月出入帶食所見分秒、求朔望交會約率、四平方求弦術、太白黃道南北緯度、黃道南北各像內外星經緯度等,共150多種求算方法,學問深邃。袁了凡善于總結。譬如,他結合自己的經驗探討研究舉業之道,組織編纂了《群書備考》等參考書。明朝末年,是嘉善歷史上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的年代。如在萬歷年間,嘉善有狀元國相錢士升、名臣魏大中等進士29人,占明清兩朝進士總數的六分之一,超過了任何年號。嘉善是全國26個巍科大縣之一,這也與袁了凡等人在教育上的貢獻分不開。據不完全統計,袁了凡共計有著述22部,198卷,主要有《祈嗣真詮》、《皇都水利》、《評注八代文宗》、《寶坻政書》、《兩行齋集》、《勸農書》、《史漢定本》、《群書備考》、《歷法新書》等。袁了凡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價值最高的一部大藏經《嘉興藏》的最早倡刻者。因其奉行的《功過格》,袁了凡也是毀譽參半:黃宗羲則說奉行《功過格》者"與鬼神交手為市",張爾岐也說袁黃"與天地鬼神為市",這是切中要害的批評。后明末大儒劉宗周撰《人譜》以明儒家之道德實踐,對流行于其時的袁黃《功過格》進行反撥。王德峰教授曾說:一個人30歲以前不信命,可以說涉世未深;如果30歲以后還不信命,那就真的沒救了!這里問題來了:王德峰教授作為復旦知名學者,難道是叫大家認命嗎?恰恰相反,所謂信命,乃是命由天定,但卻可以由己更改。當然你可能覺得很扯,一個出身窮苦的人,怎么可能富貴通達?尤其是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怎么不可能,白手起家的例子并不少,你不要覺得這是個案,如果你自己打心里就認為自己出身平凡,活該這輩子也要普通了,那肯定,你的命運就是如此了,因為你自己已經給自己定型了。真正通達天道的人,都會明白:命自我立,福自我求。你的一切善緣,不在別處,就在你自己身上,這就是明代智者袁了凡在《了凡四訓》中的教誨,他出生沒多久父親就去世了,家庭貧困,但最后卻通過修行改變了命運,用自己的親身實證,證明了命運和福報完全由自己掌握。你不要覺得這是無稽之談,曾國藩就是靠著這本《了凡四訓》從一個窮小子到位極人臣的,他臨終時囑咐后世子孫一定要把這本書作為曾氏家族的必讀書目,可見這本書卻有其獨到之處。如果你正處于人生困頓,不放用一餐食的成本,換一生命途轉機。#你對命運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對命運最大的感悟是琢磨不透。不曉得未來會發生什么?雖然大體上會經歷成住壞空四個階段,但自己會完整走完這個過程嗎?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本能的希望有愉快幸福的體驗,會嗎?如果真的知道了要發生的事情,我們還有動力去努力去追求嗎?有人說人生其實沒有意義,但可能會有意思。如果人生的每一次際遇和風景都被劇透,那好像真的沒多大意思。《了凡四訓》中,袁黃先生的人生關鍵節點(何時考中,何時結婚,從事什么工作,何時死去)都被孔先生劇透了,以至于使袁先生感到生活毫無意義,每日枯坐,等待著孔先生告知的劇情到來,去走個過場即可。(可是,人生中讓人心驚肉跳的是可是,讓人驚喜萬狀的也是可是,人生中的這些可是才讓本無意義的人生變得可能有意思起來。)可是,袁先生遇到了云谷禪師,獲得了“福往內求,命由己造”的理念,并加以踐行,過上了和孔先生劇透的不一樣的生活,后面的人生,通過不斷的精進努力,經由一個一個的“可是”,體驗了一個又一個的驚喜。最終驗證了云谷禪師所傳乃真理。
站長聲明:以上關於【夢到死去的同學在看了凡四訓-海龍王帝國老虎機】的內容是由各互聯網用戶貢獻並自行上傳的,我們新聞網站並不擁有所有權的故也不會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您發現具有涉嫌版權及其它版權的內容,歡迎發送至:1@qq.com 進行相關的舉報,本站人員會在2~3個工作日內親自聯繫您,一經查實我們將立刻刪除相關的涉嫌侵權內容。